“生物樣本庫是個靜態名詞,這就很可能造成人們在概念上的誤解:如同倉庫一樣,生物樣本庫只具備儲存功能。”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2014生物樣本庫與臨床研究論壇上,生物信息研究與信息化管理專家王偉業提到了人們對生物樣本庫可能存在的認知偏差。事實上,“儲存樣本只是生物樣本庫主要功能的一項,其功能絕不僅限于儲存,這是個誤區。我認為生物樣本庫主要含義是資源的應用或共享,即使是存儲也涉及質量及安全的管控等問題,這是一個動態過程。”王偉業說。
隨著生物醫藥研究的飛速發展,臨床樣本資源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重視。生物樣本庫概念也隨之火熱起來,其主要是指收集、保存用于各種研究而非用于器官移植的標本及其他生物樣本,以及與這些生物樣本相關的各種臨床、病理、治療與隨訪等資料。對于在生物銀行保存了相關樣本實體及信息的個人來說,如果遭遇了疾病,則可利用保存的資料進行治療。
正如前文所說,生物樣本庫并非一個靜態概念,它包含質量及安全管理,信息化及共享等動態過程。中國最大的特點是樣本資源量大,資源種類多樣化,從樣本資源上來說與歐美國家相比具有很大優勢:如在中國一個月的就診數量,在國外達到同樣的病例數可能要幾個月;據說整個歐洲的例數甚至少于中國的一家三甲專科醫院。但光有資源是不夠的,實際上從樣本庫的質量安全控制到信息化資源整合與共享,中國都面臨著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的現狀。